杨启盛,湘投国际(衡东)燃气发电有限公司电力工程专业工程师,35岁的技术骨干。2013年,杨启盛从湖南工学院毕业,12年来在一直在电力生产一线电气专业领域学习钻研,创新创造,成长成才。他在学习与实践中增强专业技能,在岗位工作中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在团队建设中“传帮带”薪火相传,成为湖南能源领域的技术人才和国企工匠。
杨启盛在衡东气电设备安装调试工作现场
“专”——在学习与实践中增强专业技能
入职以来,杨启盛便立下“做精技术、服务民生”的职业誓言。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杨启盛在平日工作和生活中积极上进,严于律己,始终坚持将“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目标融入每一项工作细节。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专业研究和创新方面,“一种用于高压变频器室的散热冷却结构”“一种用于封闭母线的微正压供气系统”两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其研究课题《AVC 母线电压测量回路改造》获得省级电力技术监督部门单项奖,《计量关口表优化改造》获得电力设备管理优秀论文三等奖。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翻开杨启盛的工作日志,一组组数字体现出他对专业的极致追求。他在2024年完成285份技术方案审查,平均每个工作日审阅1.2份,参与160余次分部分项验收、主持108册电气图纸会审、累计标注修改意见超300条,提出设计优化建议18项,组织监理、施工单位进行现场安全质量检查20余次。在衡东气电项目建设期间,他带领电气团队圆满完成初设审查、设备选型等关键任务,以实际行动诠释“技术攻关不仅是解决问题,更是践行初心使命”。
“转”——在岗位工作中推动研究成果转化
杨启盛坚持创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电气专业岗位工作,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工作效率和效益。他在衡东气电提出设计优化建议18项,其中关于升压站PRTV抗污闪喷涂和网络继电器室就地布置的优化方案大大降低了设备故障率。他参照以往火力发电厂工程经验,在衡东气电提出了增设网络继电器室的构想,将涉网保护装置及关口计量屏就近布置在网络继电器室,提高涉网保护装置的可靠性,且就近布置关口计量表可避免电压压降,有利于上网电费计量的准确性。他主导研发的“高压变频器室散热结构”和“封闭母线微正压供气系统”两项专利,不仅提供了现场设备运维难点的解决方案,也为同类项目提供重要参考。
行动创造可能,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衡东气电220kV升压站安装滞后的困局,他提出“分区域交安、分步骤施工”方案,通过优化施工流程,将各工序衔接时间大幅压缩。他带领倒送电小组制定的“小时级”进度表,精准到每个施工节点的人员配置与设备调度,最终圆满实现厂用受电一次成功。
“传”——在团队建设中“传帮带”薪火相传
杨启盛作为湖南省国资委“百名工匠传薪火”活动的践行者,将带徒传艺视为重要使命。在网络继电器室保护装置安装调试过程中,他安排青年员工全程参与涉网保护装置调试,通过“讲解-示范-纠错”的带教模式,使团队成员快速掌握继电保护装置校验、保护定值核算等核心技能。针对电气专业“一岗多责”的特点,以衡东气电党支部“党员师带徒”活动为载体,以技术骨干的身份开展师带徒,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技能素质,打造出一支“拉得出、顶得上”的复合型队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杨启盛(中)与衡东气电电气检修班组
当被问及工匠精神的内涵时,杨启盛指着变电站主控屏上跳动的电流数值说:“你看这些参数,稳定运行的背后是对每个细节的极致追求。”杨启盛正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激励着我们,以匠心致初心,用实干成就梦想,汇聚起推动湘投国际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